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2024-10-1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抽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1.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约60%的抽动症患者具有家族病史。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抽动症呈现显性遗传模式。

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中若一人患病,另一人的发病几率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进一步支持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2.神经生物学因素:

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导致抽动症的重要机制之一。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水平和受体功能异常可引起运动控制问题。

核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大脑基底节和额叶区域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些区域与运动控制和行为调节密切相关。

3.环境因素:

孕期和围产期并发症可能增加儿童患抽动症的风险。例如,母亲在孕期吸烟、饮酒或遭受严重压力,胎儿窘迫以及早产等情况均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链球菌感染,被认为可能通过免疫反应介导抽动症的发病,称为PANDAS综合征(儿童急性精神障碍伴链球菌感染)。

4.心理社会因素:

压力和焦虑常被认为可加重抽动症症状,但这些因素通常不是主要致病原因。

家庭环境和学校生活中的压力可能会对症状产生一定的恶化作用。

结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抽动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在的遗传和神经生物学基础,也有外在的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管理和治疗抽动症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