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扫描怎么做

2024-10-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骨扫描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来评估骨骼的代谢活动,主要用于检测骨折、感染、肿瘤等病变。

1.准备阶段:

受检者需要在扫描前24小时保持适量饮水,以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示踪剂。

扫描前,医务人员会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剂(如锝-99m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

2.注射后等待:

示踪剂在身体内循环并集中于骨骼中的代谢活跃区域。这通常需要2到4小时的时间。在此期间,受检者应适量饮水,并尽量排空膀胱以减少辐射暴露。

3.扫描过程:

扫描时,受检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尽量保持不动。扫描设备(伽马相机)会在身体周围缓慢移动,捕捉到示踪剂发出的伽马射线。

扫描过程一般持续30至60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需要扫描的部位和范围。

4.结果解读:

扫描结束后,影像学专家会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正常的骨骼会显示均匀的放射性分布,而病变区域则会出现异常的“热点”或“冷点”。热点表示代谢活跃,如骨折、感染或肿瘤;冷点则可能代表缺血或某些类型的骨病。

骨扫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工具,但受检者仍需配合医生指导,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如有任何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医务人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