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按程度分类
轻度近视:屈光度数小于-3.00D(300度以下)。通常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但长时间用眼可能出现视疲劳。
中度近视:屈光度数在-3.00D至-6.00D之间(300-600度)。视远能力下降较为明显,容易伴发眼部不适。
高度近视:屈光度数大于-6.00D(600度以上)。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近视的一种,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并发症风险。
2.按病因分类
屈旋光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光学系统屈光力过强,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眼轴)增长过长,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每增加1毫米的眼轴长度,大约会引起-3.00D的屈光变化。
3.按进展速度分类
单纯性近视: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度数较稳定,通常随生长发育趋于平稳。
进行性近视:度数每年递增超过-0.50D,主要见于高度近视患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眼部病变。
4.按年龄分类
青少年近视:多由遗传因素叠加环境因素引起,如过度使用电子屏幕或缺乏户外活动。
成人近视:部分为青少年时期未矫正的延续,也可因工作及生活习惯促发,如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
5.特殊类型
病理性近视:也称退行性近视,属于一种眼科疾病,常伴有眼底组织结构改变。
假性近视:由于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休息或通过药物放松后症状可缓解。
近视不仅影响视力质量,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眼部健康问题,应通过合理用眼、定期检查及科学防控减少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