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术前准备: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当前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X射线可以帮助确认粪兜的位置和大小。
2.麻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一般会使用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痛感。
3.切口选择:通常沿原有手术切口进入腹腔,以减少新的切口并加速愈合。
4.寻找粪兜:打开腹腔后,小心地分离周围组织,找到粪兜所在的肠段。此过程需特别注意避开周围的重要器官和血管。
5.粪兜切除:一旦定位,切除囊袋并清除内部的粪便积聚。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肠道的完整性,防止进一步损伤。
6.修复和缝合:清除后,对受影响的肠段进行修复和缝合,确保肠道的通畅和正常功能。在必要时,可能会在肠道旁放置引流管以预防术后感染。
7.术后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和肠功能恢复情况,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以促进愈合及防止再次发生。
粪兜摘除手术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这种措施对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能有效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