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脱水风险:频繁的水样大便会导致体内迅速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增加脱水的风险。成人每天需要摄入至少2至3升的液体,而腹泻时这一需求可能会更高。
2.潜在原因: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可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药物副作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扰乱肠道菌群,造成腹泻。
慢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
3.处理建议:
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是关键,尤其是含电解质的补充液,如口服补液盐。
饮食调整:轻微的腹泻可尝试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香蕉、苹果酱和吐司。
药物治疗: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止泻药,但应避免随意使用,以防止掩盖潜在的病因。
4.就医指征:如果腹泻持续超过两天、伴有严重的腹痛、发热、血便或明显的脱水症状,如极度口渴、尿量减少或意识模糊,应考虑尽快就医。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必要时需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