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状结肠小灶性腺癌

2025-05-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乙状结肠小灶性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乙状结肠部位的早期腺癌,通常表现为局限于粘膜或浅表层的小病灶。其病理特点是腺体异常增生,可能伴有低度或高度的不典型增生,属于结直肠癌的一种早期形态。

1.发病部位和病理特征

乙状结肠位于结肠的末端,是连接降结肠和直肠的部分。腺癌是指起源于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小灶性则强调病灶面积较小,经常在肠镜检查中表现为微小的隆起或凹陷病变。

2.发病机制

腺癌的发展一般经历了正常上皮-腺瘤-腺癌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基因突变如APC、KRAS和TP53等可能驱动细胞从良性增生逐步进展为恶性病变。这类早期腺癌可以局限于粘膜下层以下,不一定侵犯深部组织。

3.临床表现

小灶性腺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间歇性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胀或轻度腹痛。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原因接受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病变。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肠镜可直接观察到肠黏膜早期病变,通过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技术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

病理学检查: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腺体增生和细胞异型性。

辅助检查:CEA(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但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有限。

5.治疗措施

内镜切除:对于局限于粘膜或浅表层的小灶性腺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首选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如病变侵袭较深,可能需要进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后续管理:定期随访肠镜复查,以监测是否存在复发或新发病灶。

6.预后情况

病变局限者经过彻底切除后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若未及时治疗,癌细胞可能进一步扩散至淋巴结或远处器官,从而影响生存率。

尽早筛查和干预是降低乙状结肠小灶性腺癌发展风险的关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