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未成年人肠瘤主要分为两大类:良性和恶性。良性病变常见的有错构瘤性息肉、青春期息肉,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腺瘤性息肉。后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在成人期演变为结直肠癌。
2.病因方面,遗传性疾病是未成年人肠瘤的重要诱因。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在10-20岁之间可能出现大量息肉,这是由APC基因突变导致的,该病如果不干预,有几乎100%的概率在40岁前进展为肠癌。
3.临床表现包括反复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及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肿块,由健康体检或其他检查偶然发现。
4.确诊依赖于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可辅助判断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或有远处转移。对于疑似高危病变,可进一步检测相关基因突变。
5.治疗方式根据病理性质和病变范围确定。良性病变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若证实为恶性病变,则需采取系统性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
应注意的是,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肠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