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或肛裂:这是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便秘或排便时用力过大会导致肛门周围静脉扩张形成痔疮,或者使肛管皮肤出现裂口。痔疮或肛裂引起的出血通常是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在纸巾上。
2.肠道功能障碍:功能性便秘或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大便形状和规律的改变。压力较大的粪块排出后,后续的粪便可能变细,伴有肠壁破损,小量血液也可能混入其中。
3.直肠或结肠狭窄:息肉、生长物或炎症性病变可能导致肠腔逐渐狭窄,引起大便变细,同时由于这些病变容易破损出血,从而导致血丝出现。
4.炎症性肠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这些疾病可引发肠黏膜破损和出血。患者不仅可能注意到带血的大便,还可能伴随腹痛、腹泻或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5.结直肠癌:这是需要排除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生长会导致肠腔变窄,使得粪便变细,同时由于肿瘤表面脆弱,容易与粪便摩擦引起少量出血。中老年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6.其他少见因素:如寄生虫感染、放射性肠炎或某些药物副作用也可能造成类似症状。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若大便表现异常且持续一段时间,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例如粪便隐血试验、电子肠镜或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适当治疗。平时需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膳食纤维,避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