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与风险:
肠穿孔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阑尾炎、憩室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外伤或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可能是其诱因。每年约有10%至15%的急性腹部疼痛患者最终被诊断为肠穿孔。
2.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的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及发热。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上,且心跳加速。在体检时,腹部通常呈现压痛和反跳痛的特征。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3.诊断方法:
腹部X光或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帮助确认穿孔的存在以及评估腹腔内空气和液体积聚的程度。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也有助于判断感染和炎症的严重程度。
4.治疗措施:
这类情况通常需紧急外科手术修复破损的肠壁。术前,患者可能需要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液体和广谱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和稳定病情。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方式可能包括部分肠切除和肠造口术。
5.预后与恢复:
手术后的恢复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感染程度以及术后的护理质量。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需接受一定时间的住院观察,并配合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
早期识别和快速处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任何出现急性腹痛的患者都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排除严重病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