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形成原因:
当子宫内膜在月经期间剥脱时,会有血液从子宫壁渗出。如果月经血流速度较慢或量较大,血液未能迅速排出体外,就可能在子宫或阴道内形成凝块。子宫会分泌抗凝物质以防止血液凝固,但当经血量过多时,抗凝物质可能不足,从而导致血块形成。
2.大小与颜色:
血块一般呈暗红色至棕色,有些可能较小如指甲盖,而另一些则可达到数厘米大小。颜色深浅取决于血液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颜色越深,代表血液停留时间越长。
3.与子宫收缩有关:
月经期间,子宫会通过收缩帮助排出脱落的内膜组织。当子宫收缩强烈时,脱落的内膜组织可能与血液混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块状物。
4.异常情况的信号:
偶尔出现血块并非疾病的征兆,但如果月经血块持续较多且伴随以下症状,应引起重视:
每次月经血量远超平时(例如,需要每小时更换卫生巾)。
血块直径超过4厘米,并频繁出现。
伴有明显腹痛或极度虚弱等不适感。
经期长度异常(超过7天)或周期不规律。
5.潜在健康问题:
如果上述异常现象伴随出现,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
子宫肌瘤:良性肿瘤可导致子宫腔变形,使血液不易排出。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在其他部位生长影响正常月经。
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发经血增多。
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紊乱可能导致内膜过度增厚和剥脱异常。
出现少量血块是常见的正常现象,但如果血块持续增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