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肿瘤性质评估:首先需要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这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或CT)以及穿刺活检取得组织病理结果来确定。如果是良性肿瘤,例如骨巨细胞瘤或血管瘤,可能只需要观察或局部治疗;如果是恶性肿瘤,如骨肉瘤或转移癌,则需进一步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尤其是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压迫神经或其他器官风险的肿瘤,优先选择手术切除。手术范围可能包括单纯肿瘤摘除或部分椎体切除,并可能需要手术后进行脊柱重建。
3.放射治疗:若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或有复发风险,可辅以放射治疗,特别适合对放射敏感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某些类型的转移癌。
4.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化疗多用于全身性的恶性病变,如在骨髓或其他器官的转移瘤中应用;靶向治疗则需要根据肿瘤分子特征选择适合药物,是近年来的重要补充手段。
5.辅助治疗:包括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康复训练维持功能以及营养支持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一些患者,还可能采取微创消融技术,如射频消融或冷冻治疗,减轻肿瘤负担。
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并与多学科团队协作,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定期检查,监测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是保证效果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