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适合大多数患者使用。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起效时间:口服通常30分钟至1小时。
注意事项:可能出现脚踝水肿、面部潮红等副作用。
2.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达到降压作用。
优势:对糖尿病或有心衰的患者尤为适用。
注意事项: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干咳,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3.ARB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替代ACEI,用于不能耐受ACEI导致干咳的患者。代表药包括缬沙坦、氯沙坦等。
优势:保护肾脏功能,可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需注意高钾风险。
4.利尿剂
常用如氢氯噻嗪,通过排钠利尿减轻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特点:适合伴有水肿的患者。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5.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通过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适用于伴有心率偏快或冠心病的患者。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目前以单一高血压水平来看,多数情况下会推荐从低剂量的长效降压药物开始治疗,避免快速大幅度降压,以防止导致脑灌注不足。除了药物治疗,还应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低盐饮食、减重、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在服药后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