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房颤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可能通过药物得到一定控制,但仍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如果是长期持续性房颤,可能需要考虑导管消融等介入手段来恢复并维持正常心律。
2.血栓风险评估
房颤容易导致血液淤滞,从而形成血栓。即使症状改善,也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卒中。是否继续抗凝治疗,可以根据CHA₂DS₂-VASc评分系统评估血栓风险高低决定。
3.基础疾病的管理
房颤往往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关。对于这些基础病的长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4.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减重、规律锻炼以及避免过度疲劳对房颤管理有重要作用。这些措施可强化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房颤发作频率。
5.定期随访
即使主观上感觉症状好转,房颤可能仍潜伏存在。因此需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律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房颤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的医疗干预综合管理,即便症状改善,也不可忽视其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