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时间选择:抽血通常应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最好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因为此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相对稳定。
2.采集容器与保存:选用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常用于不同项目的化验有不同类型的采血管,如抗凝管、无菌管等。采集后,应根据化验项目的要求及时冷藏或冷冻,以防止细胞代谢改变样本成分。
3.标本量:根据每项检测所需的血液量准备充足的标本,过少可能导致化验失败或结果不准确。
4.混匀处理:如果使用抗凝剂的管,采血后要轻轻颠倒混匀数次,避免剧烈震荡,以保证抗凝效果。
5.运输条件:尽快将血液样本送达实验室,若需要长时间保存,应遵循特定的温度标准,一般为4°C冷藏,以免血样变质。
6.标识清晰:在采集管上做好清晰标识,包括患者信息、采集时间、科室及检测项目,防止在化验过程中出现错漏。
遵循以上步骤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