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定义及作用:
血压是指血液作用于动脉壁的压力,其主要由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产生的最高压力)和舒张压(心脏舒张时的最低压力)组成。血压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20/80毫米汞柱左右,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
脉搏是动脉血管受到心脏泵血作用时产生的节律性波动。脉搏频率反映心率,每分钟60至100次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2.测量方式:
血压通常使用血压计测量,可通过上臂的肱动脉或其他部位进行检测。测量结果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单位为毫米汞柱。
脉搏可以通过触摸身体表面的动脉,例如手腕处的桡动脉或颈动脉,感知脉搏波动,也可借助电子仪器测量。其以次数/分钟表示。
3.影响因素:
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心脏排血量、血管阻力、血容量以及神经和激素调节。例如,运动、情绪变化会导致短时间的血压升高;长期高盐饮食或肥胖可引发高血压。
脉搏的快慢与心脏功能、身体活动程度及自主神经系统状态有关。例如运动时脉搏加快,休息时减慢。异常脉搏可能提示心律不齐等疾病。
4.健康意义:
血压通过反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情况,提示心血管风险。高血压可能导致中风、心梗等严重后果,低血压则可能引起头晕、昏厥。
脉搏可以间接观察心脏跳动的规律和强度,过快或过慢的脉搏均可能是心律失常、甲状腺疾病或其他系统问题的表现。
两者在日常监测中具有重要互补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