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一类抗抑郁药,因副作用较轻且安全性较高而被广泛推荐。常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改善情绪和睡眠,但起效时间通常为2至4周。
2.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适用于伴随疲劳、精力下降等症状的抑郁患者。这类药物的特点是对注意力和能量提升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引起失眠或焦虑加重。
3.非典型抗抑郁药
米氮平和阿戈美拉汀属于此类药物。米氮平对改善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效果显著,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阿戈美拉汀通过调节昼夜节律,对睡眠紊乱引起的抑郁效果较佳。
4.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多塞平等属于此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以减轻抑郁症状。这类药物疗效明确,但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嗜睡和心率加快较为常见,因此通常用作二线药物。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如苯乙肼、莫克洛贝胺适用于对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抑郁症,但因其与某些食物和药物可能发生严重交互作用,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6.辅助用药
对于部分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者在难治性抑郁症中,可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或阿立哌唑来增强疗效。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调整,不同患者对药物反应不同,一般建议持续治疗6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并防止复发。用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监测副作用及疗效,同时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症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