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节律紊乱
人体的生物钟控制着睡眠-觉醒周期。如果晚上入睡时间不规律,或者经常熬夜,会导致体内褪黑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引起半夜醒来。建议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并保持早晨规律起床的时间,以帮助调节生物钟。
2.心理压力或焦虑
睡眠中容易醒来并感到难以再入睡可能与心理压力或焦虑相关。研究表明,长期紧张情绪可能导致大脑过度活跃,即使人在休息状态下也无法完全放松。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冥想、腹式呼吸法等方式缓解压力。
3.环境因素干扰
卧室的光线、噪音、温度以及枕头、被褥的舒适度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增加半夜醒来的概率。理想的就寝环境是房间温度维持在20℃至22℃之间,光线昏暗且安静。
4.饮食和生活习惯
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食用刺激性食物过晚或过饱,都可能干扰深度睡眠。另外,下午或傍晚后进行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身体兴奋,影响夜间的睡眠稳定性。建议戒除这些影响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5.睡眠障碍或其他疾病
某些睡眠障碍如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导致半夜频繁醒来。某些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低血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此类情况频繁发生且持续较长时间,应及时就医排查。
6.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老年人浅睡期时间延长,更容易因外界干扰醒来。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影响日常生活,也可通过医生指导使用非药物疗法或短期药物帮助改善。
半夜醒来后若发现难以继续入睡,可尝试起身离开床铺,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书籍或听舒缓音乐,以避免在床上辗转反侧加重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