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包括周末在内都保持一致,这有助于稳定生物钟,提高睡眠效率。
2.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以及适宜的温度(一般建议18-22摄氏度)。
床垫和枕头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软硬度。
避免睡前暴露于强光下,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3.避免刺激性物质的摄入:
睡前两小时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和含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物质会干扰深度睡眠。
晚餐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尽量清淡且不宜过饱。
4.放松身心以减轻压力:
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或太极,但避免睡前1-2小时剧烈运动。
睡前可试试冥想、深呼吸练习或听轻音乐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5.改善心理状态:
如果近期存在明显的精神压力或情绪困扰,可以尝试通过倾诉、记录感受或寻求心理咨询来疏导情绪。
对于长期持续的焦虑、抑郁,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6.注意睡姿和呼吸状况:
不良的睡姿(如趴着睡)可能加重睡眠时的不适。
若伴有打鼾、憋气等情况,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尽早就诊。
7.减少临睡前的脑力活动:
睡前避免思考复杂问题或进行激烈讨论,以免大脑处于过度活跃状态。
8.合理安排午睡时间:若白天有午休习惯,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避免影响夜间正常睡眠。
频繁做梦本身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但如果伴随明显的疲劳感、注意力下降或情绪波动,应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睡眠障碍并及时就医评估。调整后需关注自身的改善情况,必要时接受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