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环境管理
(1)保持卧室安静、暗淡,温度适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入睡环境。
(2)避免在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或电脑,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3)将床只用来睡觉,不要在床上工作或看电视,以免大脑对床形成错误条件反射。
2.规律作息与饮食
(1)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即使周末也要保持一致,帮助调节生物钟。
(2)睡前三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高糖食品,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增加焦虑感。
(3)晚餐不宜过量或过于油腻,以免消化负担加重影响睡眠。
3.处理焦虑情绪
(1)通过深呼吸、冥想或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降低焦虑水平。这些练习有助于缓解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2)记录令人焦虑的事项,再通过理性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将思维从抽象的担忧转移到具体计划上能减少心理负担。
(3)培养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提升日常幸福感。
4.运动与阳光暴露
(1)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游泳或瑜伽,有助于改善失眠和焦虑症状,但避免临睡前剧烈运动。
(2)白天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促进体内褪黑素正常分泌,帮助调整昼夜节律。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1)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问题仍未改善,可以联系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对焦虑和睡眠的认知模式获得改善。
(2)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服用助眠药物,但需严格按照医嘱,以免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
长期焦虑引发的失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及其他健康问题,需要科学系统地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