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会增加焦虑感,使个体对外界刺激更敏感。数据显示,慢性压力和焦虑症患者中,超过50%的人报告容易被突发声音或动作惊吓。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警觉,这在曾经历重大创伤事件的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8%-15%。
2.神经系统异常:
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尤其是交感神经占主导时,会导致“战斗或逃跑”反应过于强烈。例如,心跳加快、瞳孔放大等表现。
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对刺激的阈值降低。
3.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
睡眠不足会削弱大脑前额叶的控制能力,使情绪调节失衡。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者对外界声响等刺激的敏感度提高了30%-50%。
睡眠障碍如失眠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也会增加情绪波动和惊吓反应。
4.内分泌问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代谢加速可能引起心慌、出汗等症状,同时伴随对声音或动作的敏感性增高。
肾上腺素分泌失调是另一个可能的诱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由肿瘤或应激引起。
5.药物或毒品影响:
一些药物(如兴奋剂、抗抑郁药)和咖啡因摄入过多会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增加惊吓反应。
长期使用某些成瘾性药物后戒断也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过度敏感。
6.特定疾病:
癫痫尤其是部分性癫痫,有时会表现为对特定刺激(如光线、声音)的异常敏感。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基底神经节受损,可能出现对突然变化的不适应或过度反应。
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也常伴随对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
长期容易被惊吓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健康,应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