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习惯性熬夜

2025-03-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习惯性熬夜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损害免疫系统、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以及引发心理问题。纠正这一习惯需要通过调整生物钟和生活方式逐步实现。

1.制定规律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一个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保持一致。研究表明,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节生物钟,大幅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

2.减少接触电子屏幕

睡前至少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困意的产生。据研究,减少蓝光暴露可使入睡时间提前20-30分钟。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18-22摄氏度)。选择支撑力适中的床垫和枕头,以舒缓身体压力,有助于更快入眠。

4.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下午和晚上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并且避免在睡前两小时饮酒。咖啡因可能延迟睡眠3-5小时,而酒精虽然可能诱导初始困意,但会破坏深度睡眠。

5.合理安排日间活动

保证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或骑自行车,但避免睡前2小时内剧烈运动。白天尽量多接受自然光照射,这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

6.培养睡前放松习惯

睡前进行冥想、阅读书籍或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理压力,促进睡眠激素的释放。研究显示,放松练习能够显著减少入睡时间,使整体睡眠效率提高约10%。

长期坚持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熬夜习惯。如果仍然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如失眠症或昼夜节律紊乱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