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作息规律问题
长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打乱身体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例如,如果入睡时间过早,很可能在睡眠的深度阶段结束后自然醒来。建议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尽量避免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心理压力或焦虑
夜间醒来尤其是凌晨时分与心理状态关系密切。研究显示,焦虑或压力等精神因素会促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人从睡眠中醒来。可以尝试在睡前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或温水泡脚来放松身心。
3.饮食因素
睡前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睡眠。如果晚餐过于油腻,或者在入睡前摄入了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会增加身体的兴奋水平,进而导致夜间醒来。建议晚餐尽量清淡,避免含糖量高或刺激性食物。
4.睡眠环境问题
不适合的睡眠环境,诸如光线太亮、噪音干扰、温度不够舒适,都会直接影响睡眠连贯性。可以确保卧室完全黑暗且安静,同时将室温控制在18到22℃,这更符合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条件。
5.健康状况检查
某些病症可能也会引发夜间频繁醒来的问题,例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反复短暂醒来;
胃食管反流疾病可能因夜间胃酸上涌导致不适;
更年期症状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干扰正常睡眠节律。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且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6.睡眠周期特性
成年人的完整睡眠周期约为90分钟,每晚包含4到6个周期。如果某人醒来的时间总是接近凌晨两点,这可能与其自然睡眠周期结束点相吻合。但如果醒来后无法再入睡,则需考虑其他诱因。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调节,如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适当放松情绪,是改善睡眠的关键方法。如果上述调整措施无效,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排查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