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常见类型
(1)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恐惧、分离焦虑等。例如,大约3%-10%的儿童可能出现分离性焦虑障碍。
(2)抑郁障碍:儿童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全球范围内大约2%-8%的儿童患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3)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既有情绪高涨又有抑郁发作的慢性病,较少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可能在青少年早期开始出现症状。
2.引发原因
(1)生物学因素:家族中有情绪障碍病史的儿童更容易受到遗传影响,研究表明其风险增加约1.5到3倍。
(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校园欺凌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儿童情绪障碍风险显著升高。
(3)心理认知因素:儿童对压力事件的认知能力有限且心理韧性较低,将直接影响其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导致情绪障碍。
3.表现特征
(1)情绪变化:持续的烦躁、易怒或情绪低落。
(2)行为改变:可能表现为逃学、暴力倾向、注意力不集中或社交退缩。
(3)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等无明显生理病因的身体不适。
4.干预与治疗
(1)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等,这些方法对于调整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有重要作用。
(2)药物治疗:针对严重病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3)家庭支持:研究显示,高质量的家庭支持能使治疗效果提高30%-50%。
儿童情绪障碍需要尽早发现和干预,否则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或社会适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