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等,以确定梗阻的原因和具体位置。同时,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确保其适合手术。
2.麻醉:手术开始前,麻醉师会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状态。
3.手术切口:医生会根据梗阻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通常位于腹部。切开腹壁后,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并触摸小肠。
4.解除梗阻:根据不同的病因,解除肠梗阻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如果是机械性梗阻,如肠扭转、嵌顿疝或肠套叠,医生会手动纠正这些问题。如果是肠粘连导致的梗阻,可能需要切除部分粘连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切除坏死或严重受损的小肠段,并进行肠道吻合。
5.检查与关闭切口:解除梗阻后,医生会仔细检查小肠及其周围结构,确保没有遗漏的病变或其他问题。确认无误后,会逐层缝合关闭腹腔切口。
6.术后监护与恢复:手术完成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留观数天,以监测生命体征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管理,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并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
这种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须密切关注感染、肠漏及再次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术后生活,有助于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