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停用膏药
立即停止使用引起不适的膏药或停止拔罐,以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部分膏药中含有可能引起化学性刺激的成分,例如樟脑、辣椒素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局部发红、肿胀和瘙痒。
2.局部冷敷
在肿胀区域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能有效缓解肿胀和疼痛。冷敷时建议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3.观察皮肤变化
仔细检查肿胀区域是否伴随严重的红斑、水疱、渗液或明显破溃。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提示过敏或感染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医学干预。
4.药物辅助
如果局部发痒或不适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抗过敏药膏(如含氢化可的松的药物)或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果存在继发感染迹象,可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5.保持清洁和干燥
确保受影响部位的卫生,避免抓挠,以免诱发感染。可以使用温水轻轻清洗,以减少刺激源残留,但应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剂。
6.警惕全身反应
如果出现发热、广泛皮疹、呼吸困难或其他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多数情况下,通过早期停用刺激物和局部护理,肿胀情况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如果经过处理后症状未改善或明显加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