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拔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废物代谢。这种物理刺激可能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淤血印记,也可能对局部肌肉组织造成轻微炎症反应。拔罐后的皮肤和肌肉需要一定的时间修复。
2.如果拔罐后皮肤仅有轻微淤血,没有疼痛、红肿或其他异常症状,通常24小时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会有所作用,可以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散步、拉伸、瑜伽等活动能够帮助全身放松,同时促进拔罐部位的淤血吸收。
3.如果拔罐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比如疼痛加剧、水泡形成或红肿热痛,应避免任何形式的训练。这种情况下需要让皮肤和深层组织充分休息,过早运动可能延缓愈合。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4.高强度训练,例如跑步、跳跃、负重深蹲等动作,会增加小腿局部的压力和运动负荷,可能会对拔罐后的组织造成额外损伤。不建议在短期内进行类似活动,特别是在拔罐后48小时以内。
适当休息和观察皮肤恢复情况是关键,无论是否进行训练,都要根据个人身体感受和皮肤状况适时调整运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