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崇峰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在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传统中医治疗牙痛的常用穴位,艾灸此处可帮助缓解面部疼痛。
2.下关穴:位于面部耳屏前方,颧弓下面凹陷处。此穴位与牙齿密切相关,可通过艾灸刺激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
3.颊车穴:位于耳垂正下方约一指宽处,在咬紧牙时隆起肌肉的地方。艾灸颊车穴可以缓解牙龈肿胀和疼痛,是治疗口腔问题的重要穴位之一。
4.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太溪穴被认为能够调节肾经气血,从而有助于改善牙龈肿胀等症状。
在应用艾灸疗法时,必须确保操作安全并注意温度,以防止皮肤烧伤。同时,如果智齿肿胀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