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
1.评估与选择:术后是否适合使用靶向药物依赖于肿瘤的基因检测结果。常见靶向治疗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ROS1等。如果存在这些特定突变,靶向药物可能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2.药物种类:不同基因突变对应不同的靶向药物。例如,针对EGFR突变的常用药物包括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针对ALK重排的药物有克唑替尼、赛瑞替尼等。
3.服药时间及剂量:靶向药物一般以口服形式给药。剂量和服药频率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通常为每日一次或两次。服药时也应注意是否需要餐前或餐后服用,以确保药物的最佳吸收。
4.监测与调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例如皮疹、腹泻或肝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持续性:靶向治疗通常为长期过程,必须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使用靶向药物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最合适的药物,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反应和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