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肠道分泌过多的黏液,并伴随有脓细胞。常见的肠道感染包括痢疾、沙门氏菌感染或贾第鞭毛虫病等,这些感染可能导致排便时出现脓液和黏液。
2.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两种主要的炎症性肠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长期炎症,损伤粘膜并产生脓液和黏液,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
3.肠道息肉或癌变:某些良性或恶性肠道肿瘤可能破坏肠壁正常结构,导致脓液和黏液的产生。这种情况下,通常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如便血、腹痛或不明原因的贫血。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具体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诊断前,不建议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或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