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情监控: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水平的变化,注意观察是否有嗜睡、烦躁或定向障碍等表现。这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环境管理:提供安静、光线适中的单独病房,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卧室的整洁与舒适,同时尽量避免过多探访,以防止患者因环境嘈杂而导致焦虑加剧。
3.沟通与支持:与患者进行简单明了的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尽可能简化信息传达过程,使用简单的语言和重复确认的方法,帮助患者理解现状。对于存在明显精神异常的患者,可考虑由专业心理医生参与评估与干预。
4.用药管理: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抗精神病药物,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务必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其副作用,如过度镇静、运动障碍等。
5.安全保障: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为防止意外发生,可以使用床栏等保护措施,并在必要时安排专人陪护,防止跌倒等事故。
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其他特定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通过系统的监控与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