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流行病学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0.5%到1%的成年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其发病率超过男性两倍。通常在30岁到60岁之间首次出现症状。
2.病因与发病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被认为是重要因素。研究显示,特定基因如HLA-DRB1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临床表现:患者通常表现为关节的对称性肿胀和疼痛,晨僵,关节活动受限。长期可导致关节变形及功能丧失。还可能伴随疲劳、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4.诊断与治疗: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例如类风湿因子的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和MRI。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控制炎症、阻止关节损伤进展。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
5.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伴随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持续的医学研究致力于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复杂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