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继发于急性风湿热。它是一种免疫系统反应异常所致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都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
2.临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多变,常表现为多关节肿痛,游走性较强,可累及大关节如膝、肘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急性发作特点,且有时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小关节对称性受累为特征,尤其是手指、腕关节的受累,晨僵现象明显,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缓解。慢性、进行性发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3.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血沉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常升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约70%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阳性具有较高特异性。
4.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和消炎镇痛药物,以控制感染和缓解症状。同时需要预防心脏病变并定期随访。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依靠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如TNF抑制剂)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症状和减缓疾病进程。重视早期治疗以预防关节损害。
以上内容表明,尽管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早期识别与正确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