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大小与形态:肺结节的大小和形态是决定进一步诊断步骤的重要因素。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结节通常被认为风险较低,但仍需监测。如果结节直径在5至10毫米之间,建议定期随访,一般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CT扫描。直径超过10毫米的大结节则需要更详细的评估,包括可能的活检。
2.影像学特征: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进一步分析结节的特征,如边缘是否光滑、内部是否均匀、有无钙化等。恶性结节往往具有毛刺状边缘、不规则形态和快速生长等特点,而良性结节则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和平稳增长。
3.病史与症状:个人病史和临床症状也是评估的重要参考。吸烟史、职业暴露史以及家族中有无肺癌病史都需要考虑。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者,需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4.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生物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可辅助判断结节的性质,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
5.活检与手术:对于高度怀疑恶性或无法明确诊断的结节,可选择经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穿刺活检。如果确认或高度怀疑为恶性,通常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切除,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后续治疗。
发现肺结节后需根据其大小、形态、个人病史和临床症状等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评估是确保健康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