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进一步诊断和分期:
需要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PET-CT,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其他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
2.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II期)通常优先考虑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III期)患者可能需要结合手术、放疗和系统性治疗综合管理。
晚期或转移性(IV期)患者多采用以全身治疗为主的方案,包括化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
3.定期复查和监测: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标志物检测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
随访频率一般为每3-6个月一次,具体间隔视个体情况而定。
4.生活方式调整和支持性治疗:
停止吸烟,避免二手烟暴露,有助于改善预后。
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对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也非常重要。
5.新兴治疗方法和临床试验:
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参加临床试验以获得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可能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及时进行上述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