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发病机制:
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对视神经造成损伤。
眼压过高会对视神经纤维层产生压力,使其逐渐变薄,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2.症状:
初期症状较不明显,常无痛感,也没有急性发作的特征。
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视野缩窄,尤其是周边视野受限。
晚期可能出现中央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3.风险因素:
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更易患病。
家族史: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更高。
种族:非洲裔人群发病率较高。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增加风险。
4.诊断:
眼压测量: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内压。
视野检查:评估视野范围及缺损情况。
视神经检查:包括视盘检查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5.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滴眼液降眼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小梁成形术改善房水排出。
手术治疗:包括小梁切除术或引流装置植入手术。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延缓开角型青光眼的进展至关重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