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皮肤保湿:保持皮肤湿润是预防瘙痒的核心措施。每日使用无香料的保湿剂,尤其是在洗澡后,这有助于锁住水分,防止皮肤干燥。从数据上看,定期使用保湿剂的人相比不使用者,瘙痒症状减少了40%。
2.洗浴习惯:控制洗澡时间和温度,建议每次洗澡不超过10分钟,水温应控制在37°C左右。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摩擦皮肤。长期使用热水和刺激性清洁剂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瘙痒风险。
3.穿着选择: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羊毛或合成纤维等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的材料。这类衣物对皮肤的摩擦较少,能有效减少瘙痒发生。
4.食物和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引发瘙痒。研究显示,约30%的人由于食物过敏引发皮肤瘙痒。需注意饮食中可能的过敏源,并在服用新药时留意是否出现瘙痒症状。
5.环境控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过低的湿度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建议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风吹、阳光直射或极端气候条件下,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增加皮肤的干燥和瘙痒。
6.健康管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肝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引发全身性瘙痒。定期体检和按时服药能有效控制这些疾病,从而减少因疾病引起的瘙痒。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也与瘙痒症状相关,通过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可减轻此类情绪引发的瘙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瘙痒症的发生。保持皮肤健康、注意生活细节和管理基础疾病是预防瘙痒的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