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结膜下出血: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剧烈咳嗽、打喷嚏或轻微外伤造成的小血管破裂。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治疗,数天至两周内会自行吸收。
2.外伤:直接撞击眼睛或头部可导致小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局部出血。此时需要检查是否有其他损伤。
3.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结膜下出血。这种情况需注意控制血压。
4.血液疾病:某些血液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导致血管易破裂,引起结膜下出血。如果反复发生,应进行血液学检查。
5.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能影响血液凝固功能,容易导致出血。
尽管结膜下出血大多是无害的,但如果反复发作或伴随视力减退、疼痛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