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因素:
某些躯体疾病直接影响大脑,例如中风、脑肿瘤和神经系统感染,这些疾病会破坏大脑功能,导致精神障碍。
疾病引起的长期慢性疼痛、疲劳等生理不适,也可能诱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2.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紊乱,会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肝、肾功能衰竭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精神症状。
3.药物副作用:
一些用于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如抗癌药、抗高血压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精神障碍。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导致依赖或戒断综合征,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4.心理社会因素:
重大躯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比如担心疾病预后、经济负担增加,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如家人朋友关系紧张、社会孤立等,也可能加剧精神症状。
5.遗传和个人因素:
某些人可能天生具有易感性,更容易在躯体疾病发生时出现精神障碍。
个人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较差的应对能力可能会使精神状态恶化。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看出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涉及多种复杂的机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干预,包括合理治疗躯体疾病、正确使用药物、提供心理支持和缓解生活压力。在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以便取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