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血小板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应在150,000至450,000每微升血液之间。
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血小板增多症中,血小板数量通常超过600,000每微升,有时甚至超过1,000,000每微升。
2.病因与病理生理:
大多数病例与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关,这一突变导致骨髓干细胞的异常增殖。
CALR和MPL基因突变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
3.临床表现:
血栓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可达30%。
出血事件: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约5-10%的患者会出现自发性出血。
其他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红斑性肢痛等。
4.诊断标准:
血液检查显示持续的血小板增高。
骨髓活检显示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
基因检测发现特定突变,如JAK2、CALR或MPL。
5.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治疗:如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骨髓抑制药物:如羟基脲和阿那格雷,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数量。
干扰素:适用于年轻患者和孕妇,因为其副作用较少。
骨髓增殖性肿瘤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