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低嘌呤饮食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减少。嘌呤是一种在体内分解成尿酸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红肉、海鲜和某些豆类中。
2.遗传因素:一些人先天性缺乏生成尿酸的相关酶或具有代谢尿酸异常的基因突变,这些情况可导致尿酸水平偏低。
3.疾病因素: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或慢性肝炎,会影响尿酸的生成和代谢。
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尿酸排泄过多。
高血糖症,尤其是未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可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从而增加尿酸排泄。
4.药物因素:某些类型的药物,例如利尿剂、降脂药和抗痛风药物等,都可能影响尿酸的生成或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偏低。
尿酸偏低会对身体产生以下危害:
1.免疫系统问题:尿酸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尿酸偏低可能会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使得细胞更易受到氧化损伤,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2.神经系统问题:尿酸在大脑中的代谢也发挥重要作用,低尿酸水平可能与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3.心血管系统问题:尿酸偏低可能会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尿酸偏低不仅仅是一个生化指标的变化,还可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