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麻醉:大多数情况下需进行麻醉,具体形式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这一环节旨在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确保操作顺利。
2.膀胱镜检查:医生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以观察尿路系统,包括膀胱和输尿管开口的位置。此步骤帮助明确病变部位并为后续操作提供指引。
3.定位结石:利用影像学设备,如X线或超声波,确定结石的精确位置及其引起的梗阻程度。如果结石尺寸较小且未完全堵塞,可能无需进一步处理。
4.放置导丝:在定位后,医生会将一根细长而柔软的导丝经膀胱镜引入输尿管,然后沿着导丝放置输尿管支架。支架的设计使其两端呈卷曲状,一端固定在肾盂,另一端固定于膀胱,从而维持尿路通畅。
5.支架调整:确认支架的位置正确后,拔出膀胱镜,同时通过影像监测评估支架的功能及其对尿液引流的效果。
6.后期检查: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定期复查,以监测支架的状态、结石的变化以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
此项操作属于微创介入技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例如血尿、局部感染或异物刺激等问题。术后若出现疼痛加剧、持续高热或排尿困难等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