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以及其他生命体征,如心率和血压。术后的正常体温波动一般在37至38摄氏度之间。若体温持续升高,应进一步查找原因。
2.评估感染风险:术后第3至7天,感染性发热的可能性较高。需要检查伤口是否红肿或分泌物增多,或通过血液检测寻找感染迹象,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腹腔内感染。
3.药物干预:针对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使用前,应尽量明确感染源和病原菌,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对症处理:应用解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不适,但要注意避免过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同时,必要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温水擦浴。
5.预防并发症:关注并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早期适度活动,并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气动压力装置促进血液循环。
术后发热必须引起重视,及时识别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