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致病原因:丹毒常见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但其他如化脓性链球菌也可能引发。细菌通过皮肤破损、裂口或皮肤病变侵入体内。
2.症状表现:
发热:患者通常会有突然的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
皮肤改变:受感染区域呈现鲜红色斑块,边缘清晰且有隆起,触碰时有明显痛感。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畏寒、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
3.常见部位:丹毒多见于面部和小腿,尤其是鼻部、颊部及下肢容易感染。
4.高危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有淋巴水肿病史的人群更易患丹毒。
5.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青霉素类药物对A组链球菌有效。对于过敏或无法使用青霉素的患者,可选择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丹毒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皮肤卫生和护理是预防丹毒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