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观察与监测
对于侧弯角度小于10°且症状轻微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定期复查脊柱和骨盆状态。
监测频率通常为每6-12个月一次,特别是在生长发育期时。
2.物理治疗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或姿势矫正练习,改善脊柱力学平衡,减少侧弯对骨盆倾斜的影响。
常见技术包括施罗斯疗法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强脊柱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支持能力。
3.矫形器具
对于侧弯角度在20°-40°的患者,可配合使用支具,如脊柱矫正支具,减少病情进展。
鞋垫或鞋跟高度调整也可能用于缓解因骨盆倾斜导致的功能性腿长差异。
4.药物治疗
针对合并疼痛症状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
如存在肌肉痉挛,医生可能会建议肌松药短期使用。
5.手术干预
当脊柱侧弯角度大于40°-50°或功能性腿长差异明显影响正常活动时,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常见术式包括脊柱融合术或使用矫正器械固定脊柱。手术后需要长期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
6.康复管理
手术后需持续进行姿势训练和肌肉力量增强训练,预防脊柱再次侧弯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日常活动中应注意减少不良姿势,避免长期单侧受力。
对于症状较轻或功能性影响较小的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能够改善腿长差异。而对于病情严重者,手术和术后管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