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快速控制感染:与口服药物相比,注射形式的抗生素能够更快速地进入血液并到达感染部位,迅速发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例如,在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时,消炎针能在数小时内起效。
2.预防并发症:在一些外科手术后,为了防止术后感染,医生通常会使用消炎针作为预防措施。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尤其在腹腔、骨科等高风险手术中。
3.提高药物利用率:有些抗生素通过消化道吸收较差,口服效果不佳,而注射给药则可以确保药物完全进入体循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例如,万古霉素在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注射形式比口服形式更为有效。
4.适用于无法口服的患者: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存在严重呕吐、昏迷或无法吞咽药片时,消炎针成为唯一可行的给药途径。这对于保障患者持续、有效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
5.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在局部组织发生感染时,直接注射抗生素到受感染区域可以迅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比如在治疗牙周脓肿时,局部注射抗生素可明显减少症状。
使用消炎针也需注意一些问题。不同抗生素针对不同菌种的效果各异,使用前必须明确病原菌类型,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注射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使用前需进行过敏测试。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消炎针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具有迅速、有效的特点,但需谨慎使用,遵循医嘱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