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血液检测:
血脂:通过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测量,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心肌酶谱:在心肌梗死后,酶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可能升高。
C反应蛋白:炎症标志物,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风险。
2.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用于检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证据或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脏瓣膜情况和心室功能。
颈动脉超声:用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存在。
冠状动脉CT成像: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及有无狭窄。
磁共振成像:用于检查大脑血管健康状况及早期损伤。
3.功能性测试:
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内心电活动,有助于发现间歇性的心律异常。
平板运动试验:通过运动加重心脏负担,评估心脏供氧能力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脑电图:帮助诊断脑部活动异常和癫痫,对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意识障碍也有参考价值。
这些检查项目结合使用,可以综合评估个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变化,并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