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5-01-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主要包括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等。对这些机制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

1.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脏血流量减少是急性肾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肾脏接收约20%的心输出量,以维持其功能。当发生休克、大出血或严重脱水时,肾脏血流量显著减少,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和损伤。

肾小动脉的收缩和扩张调控失常也会影响肾脏的灌注。例如,心力衰竭或肝硬化患者由于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导致肾脏血流量不足,诱发急性肾损伤。

2.细胞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急性肾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这些细胞对缺血和毒性物质特别敏感。当暴露于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重金属等毒性物质时,细胞会出现形态学改变,包括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及坏死等。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当细胞能量代谢受损时,ATP生成减少,影响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3.炎症反应:

急性肾损伤伴随显著的炎症反应。缺血和毒性损伤会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8,这些因子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也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胞通过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和活性氧进一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

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通过保持适当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还是控制全身的炎症反应,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