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病因诊断:
新生儿结膜炎的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如衣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以及化学性刺激(如含硝酸银的滴眼液)。
病因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初步判断。例如,化学性结膜炎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结膜轻微红肿,无分泌物;而感染性结膜炎多在出生后2-5天出现,伴有脓性分泌物、眼睑水肿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包括结膜分泌物涂片染色和培养等。
2.护理措施:
在化学性结膜炎中,多无需特殊处理,短时间内会自行缓解,可通过清洁眼部分泌物帮助恢复。
对于细菌性结膜炎,使用经医生指导的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同时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患眼2-3次。
病毒性结膜炎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注意避免搔抓患眼以防止二次感染。
必须定期观察患儿的眼睛情况,及时清除分泌物,并保持患眼周围的清洁干燥。
3.预防和监测:
在产房内严格执行母婴隔离及手卫生规范,减少产道感染风险。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眼部预防性消毒,例如应用红霉素眼膏,而不用硝酸银滴眼液。
如果伴随全身感染征兆如发热、嗜睡或拒奶,应警惕严重感染可能,需尽快转诊进一步评估处理。
新生儿结膜炎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