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针有哪些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止吐针主要包括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抗多巴胺类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受体发挥止吐作用,适用于化疗、手术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甲氧氯普胺(如胃复安):常用剂量为10-20毫克,每日2-3次注射,用于缓解轻至中度恶心呕吐。

氟哌利多:通常用于术后或麻醉相关的呕吐,剂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来减少呕吐反应,主要应用于化疗或者放疗诱发的恶心呕吐。

昂丹司琼:成人常用剂量为4-8毫克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托烷司琼:推荐剂量为0.3-0.5毫克静脉注射,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恶心呕吐。

3.抗组胺类药物

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常用于晕动病或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呕吐。

苯海拉明:剂量为25-50毫克肌肉注射,每6-8小时一次。

地芬尼多:通常以12.5-25毫克静脉注射,用于缓解前庭刺激相关的恶心呕吐。

4.糖皮质激素

通常联合其他止吐药使用,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达到止吐效果。

地塞米松:化疗相关呕吐时可使用4-20毫克静脉注射,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5.NK1受体拮抗剂

特别适用于控制严重化疗或手术引起的迟发性恶心呕吐,通过抑制神经激肽1受体发挥作用。

福沙匹坦:推荐剂量为150毫克单次静脉注射,可有效延长止吐时间。

6.混合型药物

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受体作用机制,对复杂病因导致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氯丙嗪:常用剂量为12.5-25毫克肌肉注射,适合于顽固性呕吐。

使用止吐针时,应结合呕吐的具体病因、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