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硬度测量是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或超声波技术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常用方法。数值以千帕为单位,范围通常在2-75kPa之间。一般认为,正常肝硬度值小于6.0kPa,而轻度纤维化通常在7-9kPa之间。
2.研究显示,肝硬度值在7-12kPa之间时,患者可能存在中度至重度肝纤维化(F2-F3阶段)。如果肝硬度超过12-14kPa,则提示可能已经进入肝硬化阶段(F4阶段)。
3.多种因素可能影响肝硬度测量值,包括炎症活动、脂肪肝、胆汁淤积等。例如,急性肝炎或明显的肝功能波动时,测量值可能会升高,这不一定代表纤维化加重。
4.确定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最终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例如腹部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肝功能指标(如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必要时的肝活检。
5.常见导致肝纤维化的疾病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肝硬度8.4kPa提示需要对肝纤维化问题引起重视,应进一步进行全面评估和病因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状态。